opt_ban

产业运营

OPERATION

专访全国人大代表、山东省财政厅厅长李峰: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含金量高 靶向施策激发地方发展动能

发布日期:2025-03-08      阅读:     
返回列表

  三是聚力支持绿色低碳转型,加快推动美丽山东建设。完善财政资源环境政策体系■■,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创新■◆■★◆★,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■◆■■★■,支持能源结构转型★◆◆■★,积极创建美丽中国先行区。

  《21世纪》:外界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很是关注。如何看待《预算报告》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具体部署?

  二是聚力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,不断塑强产业发展动能★■★◆■■。全面落实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财政支持政策,着力推动科技创新、产业转型升级■◆★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、海洋强省建设。

  《预算报告》指出,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.97万亿元,增长1.3%。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.46万亿元,增长3.6%。

  六是聚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,筑牢安全发展底线。牢记◆◆★◆■■“抓发展毋忘安全”★★■,兜牢基层★★“三保”底线,加强地方债务管理,确保财政平稳运行、更可持续。

  同时◆★■,更加突出靶向施策,精准聚焦支持扩大国内需求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发力◆◆■。各项存量★◆■★、增量政策的落地实施,将极大改善社会预期、提振市场信心■◆◆■◆、积蓄增长势能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
  五是聚力保障改善民生,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★★◆■。持续强化民生投入财政保障★★◆■■◆,确保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%左右,滚动实施20项重点民生实事,支持高质量充分就业■◆★★★,推动教育扩优提质■★■◆★,促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,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。

  3月5日,受国务院委托■★,财政部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《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》(下文简称《预算报告》)■★★◆。

  如何看待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?财政支出如何更加注重惠民生◆■■■◆■、促消费、增后劲?如何做好地方财政收支平衡?山东财政今年有哪些重点工作■■■★◆?近日■■,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★★★◆■◆、山东省财政厅厅长李峰◆■★◆★。

  李峰:《预算报告》明确指出,2025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★◆★★★■,持续用力、更加给力。今年赤字率提高1个百分点◆■■■◆★、达到4%左右,赤字规模达到5.66万亿元。另外◆★◆,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1.3万亿元、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4■★■★◆★.4万亿元■■,都创下了历史新高。这些高含金量的财政政策与金融、产业等政策多向联动★★、协同发力◆◆◆★★,打出了一套逆周期调节的政策“组合拳”。

  同时■◆★,《预算报告》还着重对推进财政科学管理作出专门安排。山东作为财政科学管理综合试点省份,目前正在按照财政部的部署要求,认真研究谋划、扎实推进实施★■,奋力在财政科学管理上蹚出新路子,切实提升各级财政管理的系统化◆■★■★、精细化◆■、标准化■■★★、法治化水平◆◆◆。

  一是聚力支持扩大有效需求,有效激发经济发展活力。进一步优化财政调控,综合运用相关财税政策工具■■★,统筹用好各类资金资源,大力促进消费提振,积极扩大有效投资,支持稳定外贸外资,助力民营经济发展,推动全省经济持续稳健向好、进中提质。

  《21世纪》:山东财政今年如何落实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,财政资金会优先保障哪些重点工作★◆?

  李峰:针对各级财政运行的新形势新情况◆★★◆■,中央不断加大财力下沉■■。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10.34万亿元,剔除2023年增发国债结转至2024年资金因素后■★■,比上年同口径增长8◆★★.4%,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地方财政保障水平■◆★★◆■,促进基层财政稳健可持续运行。

  《预算报告》分析2025年财政收支形势指出★■◆◆★◆,我国经济基础稳、优势多■◆★、韧性强、潜能大,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为财政收入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。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将持续向财政传导★◆★■◆,2025年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,必须把困难挑战考虑得更充分一些★◆■★,把政策举措准备得更周全一些,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。汇总中央和地方预算,202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★◆.99万亿元■■★■◆◆,增长0.1%★◆◆;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.7万亿元,增长4.4%。

  比如◆★,2025年将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■★★,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,扩大政策覆盖范围■◆★■◆◆、优化补贴申报流程■◆★★◆、健全回收利用体系,此举既能惠民生,又能有效提振消费。2025年将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,比上年增加500亿元,进一步扩范围★◆◆◆、降门槛,此举既有助于扩大投资,也有助于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。

  四是聚力支持城乡融合发展,促进城乡共同繁荣。完善财政补贴政策,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、社会投资联动机制◆◆■★★,增强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的财政保障能力,统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。

  李峰:《预算报告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★■■■“暖意”十足★★★■■★,各项政策措施有温度◆◆◆★、更有力度,是一份名副其实的“民生账单■◆”“幸福清单”。

  李峰:《预算报告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■■◆★★,提出的一系列财政改革举措,包括研究制定关于健全现代预算制度的意见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、加快推进部分品目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★★◆★■、深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等★★,都是对全会有关改革要求的进一步实化细化。

  李峰:2025年是■◆◆■◆■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★◆,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。山东财政部门将坚定信心决心,紧紧围绕《预算报告》提出的重点目标任务,聚焦六个方面发力,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财政保障◆■★◆■。

  与此同时◆◆,《预算报告》中的很多政策把惠民生和扩大投资、提振消费★★◆■◆、推动发展等统筹谋划、一体推进,充分体现了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■◆,很好地把握了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,相关民生政策在改善群众生活品质的同时,也有助于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,加快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。

  《21世纪》:2024年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剧,各地政府部门都在过紧日子★■◆■★。2025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的背景下,如何看待《预算报告》中关于增强地方财力◆■、兜牢“三保■■■■◆”底线的安排?

  同时,中央财政更加注重“造血式”激励■■◆■,增加安排促进高质量发展激励资金■◆,并继续实施隐性债务置换等一揽子化债政策★★,既解决了地方“燃眉之急★◆■”,又帮助地方增强发展动能★◆◆★■,为各地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坚实支撑◆★■。

  比如,《预算报告》明确指出◆◆,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★◆★★★,逐步缩小区域◆◆◆■、城乡★■★★■★、校际◆★、群体差距;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;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到每人每年99元;将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,达到每人每年700元;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★◆◆◆,将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;坚持以需定建★■◆、以需定购,支持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,满足新市民、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需求。

  《预算报告》指出★◆★◆■■,2025年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,持续用力、更加给力■■◆,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措施,打好政策“组合拳◆■■”★■★。2025年主要财政政策包括■■★:支持扩大国内需求、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、支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◆■、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、支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、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◆★■★◆■、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等。

  《21世纪》:今年将大力优化支出结构、强化精准投放,更加注重惠民生◆■★■■■、促消费、增后劲。如何看待《预算报告》中关于惠民生■◆★★★★、促消费、增后劲的安排★■★★?

  总体来看,虽然财政要过紧日子★◆,但从今年预算安排来看,“民生含量”更足,各项支出政策更加聚焦基本民生、更加突出民生所需,把“真金白银★◆■■■■”用到老百姓最关心的教育、医疗、养老■★■◆■、住房等领域,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。